圆明园是世界园林建筑的奇珍,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现在所说的圆明园还包括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总称“圆明三园”。其遗址在北京大学校园正北,清华大学校园西北。三园外围周长10余千米,面积总计3.47平方千米。这里原是明代故园,康熙将之赐给皇四子,雍正即位后从1724年起大事兴建,乾隆即位后继续扩建,到1744年又造景40处。乾隆命宫廷画家按景绘图,并亲自题诗。从这些图和诗可以想见圆明园当时的盛景。之后嘉庆收并了西面几个赐园,道光皇帝又陆续兴建,圆明园从创建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惊人的巨大规模。三园共构筑各类桥梁100多座,景点150多处,楼台亭榭、轩廊馆阁等建筑面积总计16万平方米,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而且包括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园内建筑陈设豪华,并收集了全国罕见的文物、珍宝和图籍。
圆明三园建筑形式千变万化,园林布局生动灵活。三园中圆明园面积最大,正门有六部朝房(中央各衙),二宫门有正大光明殿,即皇帝朝会听政的地方。从雍正到道光的历代清帝,不但长期在园中居住,而且在这里主持朝政、举行宴会,使圆明园变成了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中心。圆明园中最大的人工湖泊叫福海,湖泊四周仿照杭州西湖景色,建起了“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等景区。福海中还根据古代仙家传说,建了3个小岛,名为“蓬岛瑶台”,海湾里有汉白玉石座伸入,上面建有宫殿,称作“方壶胜境”。
万春园原是康熙帝十三皇子的赐园,1770年正式归入圆明园,定名绮春园。嘉庆四年(1799)和十六年(1811),又先后并入西部两处赐园,合成30景,作为皇太后的住处。宫殿壮丽,园林环境雅致舒适。
圆明三园集中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但令人痛心的是,它遭到过两次浩劫,现在已变成一片废墟。第一次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5日占领海淀,6日占领圆明园并大肆抢劫,又在10月18日,派马队在全园各处放火,大火烧到附近各园以及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致使从海淀镇到香山10多千米范围内的宫苑惨遭破坏,珍贵文物更是被洗劫一空。现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里还保存有当年从圆明园抢去的珍贵文物。圆明园内收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文源阁也被烧光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圆明园又遭到第二次洗劫。它变成了一座荒园,只剩下西洋楼中远瀛观南端的观水法残迹,以及极少数古建筑(如万春园的正堂寺)的破壁残墙。现西洋楼废墟中仅存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的巴洛克式石门可供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