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多少鱼类?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6000种左右,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鱼类有着各自的特点。
可是,对大多数普通的我们而言,我们对鱼的认识很少,也不关心,但是我们却有一个惊人的共识——“鱼的记忆只有7秒”。
这个共识扎根在我们脑海里,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用“你是鱼的记忆吗”,这么一句话来讽刺别人的记忆力很差。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鱼的记忆并不是真的只有7秒,而且在科学界早就有相关的研究了。
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些生物学家就开始以金鱼为对象,在与鱼类记忆相关的领域展开了研究。研究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1、产生光躲避行为:科学家们先把一道激光从鱼缸一端发射,激光发射20秒后,就在激光发射端进行电击,这些鱼类就会迅速游到另一端躲避电击。
2、记住光躲避行为:如此重复多次,接下里,只要激光发射,金鱼就会主动游到另一端,此时早已没有了点击的刺激。
3、忘记光躲避行为:继续重复激光发射,金鱼依旧会游到鱼缸另一端,直到一个多月后才会忘记,这时候单独发射激光已经不再游到另一端了。
无独有偶,除了对金鱼展开研究,科学家们还对“天堂鱼”进行了相关研究。最后发现,天堂鱼竟然能够记住它们的“陌生邻居”,而且一记就是好几个月。
除了金鱼,在斑马鱼身上也有相关的研究,结果这种鱼也能够拥有中长期的记忆,经过测试后,这些斑马鱼能够根据信号灯的颜色确认啥时候吃饭,以及如何游出迷宫。不仅如此,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们还发现:斑马鱼还可通过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的方式将记忆传递给后代。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类似的例子,比如说在一些观赏池塘里,里面的鱼每当游客走近时,就会主动游到岸边迎接即将到来的食物。
除此以外,一些小伙伴还会有这样的好奇:鱼生活在水里,它会不会喝水,会尿尿吗,会流泪吗?
这要根据鱼的种类来区分,不同环境下,鱼类“喝水”的方式并不一样。从表面来看,鱼类因为需要在水中获取氧气,所以一直在“喝水”。但是,淡水和海水的含盐量是有所区别的,因此鱼类为了保证自身渗透压的稳定,“喝水”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了。
对淡水鱼类而言,它们体内的含盐量要高于它们所生活的液体环境。为了保证稳定的渗透压,大量的水分会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维持稳态平衡。因此淡水鱼可以说一直处于被“灌水”状态。当然,这种灌水肯定不可能是单方面的。为了保持稳态,这些水需要通过其它的方式被排出体外:这这个过程中,淡水鱼的肾脏会将水的盐分进行回收,然后排出组织,最后经膀胱和泄殖孔排出体外。
对咸水鱼来说,海水里的盐分非常高,它们体内的渗透压是远低于外界的,为了维持稳定,大量的水分就会被排出体外。这时候,咸水鱼就需要“主动地喝水”,用于保持身体里的含水量。当然,不管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它们都会进行新陈代谢,因此咸水鱼也会通过肾脏将水分排出体外,只不过排出量要远小于淡水鱼。
总的来说就是,淡水鱼和咸水鱼都要喝水,咸水鱼主动喝水,尿液很少,而淡水鱼被动灌水,尿液很多。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一些鱼类为了适应复杂的环境,进化出了一些特有的方式用于稳定自身的渗透压。比如鲨鱼,它们就会将身体产生的尿素留在体内,让自身的渗透压始终略高于海水。不仅如此,鲨鱼并没有膀胱这个器官,它们的代谢废物和废水都是通过皮肤直接排出体外的。因此可以这么说:鲨鱼只流汗,不撒尿。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鱼类的记忆不只7秒,但是你要问最长能保留多久,那我只能回你一句:子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