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曾说过:「一般说来,年轻时都会喜欢泰戈尔,而年纪大了,有了一段阅历之后,就会转向纪伯伦。」纪伯伦,这样一个哪怕是知名作家也将其视作导师,将其作品反复诵读,铸成丰碑的伟人,究竟何许人也?
纪伯伦 Kahlil Gibran (1883—1931)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他写爱、美、自然与生命,饱含浓烈的抒情,并充满哲理性。他的诗句在场景描摹之下传达本质,牵动人心。他被誉为「黎巴嫩骄子」,是与泰戈尔并肩的近代东方文学先驱。
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省贝什里,1895年跟随母亲去到美国,那时他体现出了自己的绘画天赋。在1895年到1898年间,其绘画和写作得到启蒙,作品在校刊以及各大刊物上发表。
纪伯伦一生并不一帆风顺。由于其文学作品中先进的风格和言论,他曾一再被土耳其政府和奥斯曼帝国批斗,甚至被定下叛乱分子的罪名。他的家庭也不太美满。父亲被人诬陷入狱,母亲和妹妹都因病去世,自己也在中年客死他乡。
也许伟大的人都会有传奇般的爱情。
纪伯伦的两段爱情都是柏拉图式的。他爱上的第一个人,是和他相差10岁的中学校长玛丽。几年之间,两人一直在巴黎和纽约之间鸿雁传书。1910年,纪伯伦向玛丽求婚被拒,两人成为了灵魂伴侣。
第二段爱情,纪伯伦和同胞梅娅毕生没有见过一次面。他们的结局,一个未娶,一个未嫁,成为了阿拉伯文学史上动人的插曲。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和背景,纪伯伦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在追求更加深刻的哲理和理想。
他擅长用美妙的比喻来暗示哲理,为阿拉伯文学奠定了基础 —— 智慧文学。另一方面,他的文字极具个性,作品的语言清丽流畅,被誉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接触纪伯伦的诗文,会发现他有十支魔指,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优美文笔拨动着人的心弦。他时常运用到月色,光晕,鲜花,色彩,火焰等优美的意像。通过对爱情,灵魂,生命等深刻问题的探讨表达了对生命的崇敬。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高贵不高傲的人。
一位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 都写在他的字里行间显现,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
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他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
经 典 名 言 摘 录
1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
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2
听真理的人
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
3
假如你把秘密泄露给了风
就不应责怪风把秘密
泄露给了森林
4
一个羞赧的失败
比一个骄傲的成功
更高贵
5
当智慧骄傲到不肯哭泣
庄严到不肯欢乐
自满到不肯看人的时候
就不成为智慧了
6
你不能同时又有青春又有青春的知识
因为青春忙于生活,而顾不得去了解
而知识为着要生活,而忙于自我寻求
7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
你可能把他忘掉
但一同和你哭过的人
你却永远不忘
8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
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9
一个人有两个我
一个在黑暗中醒着
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10
昨天不过是今天的回忆
明天不过是今天的梦想
11
慷慨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东西给我
而是你把你比我更需要的东西也给了我
12
再遥远的目标
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
13
你的孩子
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
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来
却非因你而来
他与你在一起
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以爱
却不能给他以思想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14
希望是半个生命
淡漠是半个死亡
15
用记忆拥抱着过去
用希望拥抱着未来
16
爱直到分别的时刻
才知道自己的深度
17
真正伟大的人
是既不想压制任何人
也不受任何人压制的人
18
人只有沿着黑夜之路前进
才能到达黎明
19
一个人的意义
不在于他的成就
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20
春天的花
是冬天的梦
21
我曾对一条小溪谈到大海
小溪认为我只是一个幻想的夸张者
我也曾对大海谈到小溪
大海认为我只是一个低估的毁谤者
22
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梦想
一切的梦想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23
如果有一天
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
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
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行
一切才真正开始
24
彼此相爱
却不要让爱成了束缚
互斟满杯,却不要同饮一杯
相赠面包,却不要共食一个
一起歌舞欢喜,却依然各自独立
相互交心,却不是让对方收藏
因为唯有生命之手,方能收容你们的心
站在一起,却不要过于靠近
25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第一次
当它本可进取时
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
当它在空虚时
用爱欲来填充
第三次
在困难和容易之间
它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
它犯了错
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
来宽慰自己
第五次
它自由软弱
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第六次
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
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之一
第七次
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
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