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樟寿,周作人原名周櫆寿,周建人原名周松寿,这三个名字是长辈给起的,名字里寄予了成材和长寿的期望。
后来鲁迅改名周树人,从此正式用的也是周树人这个名字,比如在教育部任佥事的就是周树人,陈西滢和鲁迅论战,就直接指出鲁迅的真实身份:鲁迅,即教育部佥事周树人。鲁迅改名之后,两个弟弟也跟着改为周作人、周建人。
改名周树人的原因。因为鲁迅因为家里没钱了,只能到南京读不要学费的新式学堂,而当时还是以科举为正途,并且人们普遍排外,所以人们认为鲁迅读新式学堂是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类似汉奸吧),要格外鄙视的。鲁迅在南京的一个叔祖周椒生,在江南水师学堂供职,他也认为鲁迅此举辱没祖宗,所以不想让他以周樟寿之名读书,而给他改成了“周树人”。
周椒生的意思应该是想借改名警醒鲁迅要好好做人,把自己“树”好。根据《管子》原文:“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百获者,人也”,周椒生是一个并无大志之人,他不可能通过改名给鲁迅树立为天下的志向,他给鲁迅改名的最大可能,是希望他好好做人,将来为家族争光。当然,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这三个名字,都有指向自己和指向外界的两种含义——既要建设好自己,也要为世界树人。只不过后来周作人没做好人,一不小心成了真汉奸。
鲁迅原字豫山,因为谐音“雨伞”,而改成了“豫才”。关于鲁迅的字的解释,一种说法是鲁迅一脉源自汝南周氏,跟河南有关,“豫”是河南的意思;一种说法是“豫”通“预”,网上有解释说寓意培养人才,应该不对,应该是家族寄托鲁迅自己预备成才的意思。
鲁迅青年时自号“戎马书生”“戛剑生”。戛剑生的意思是剑戛然出鞘,也有人说“戛”指“戟”,前一种解释似乎更好一些;“戎马书生”表达了战斗的渴望。从这两个号里可以看出,鲁迅显然是个热血青年,有尚武精神。在南京读书时学习骑马,骑术不错,敢和旗人子弟比赛,在东京弘文馆时学习过柔道。目的是“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一生。
笔名“鲁迅”的来源,一个说法是因为母亲姓鲁,周鲁为同姓之国;第二种说法是表示自己愚鲁,才质不如人,需“迅疾”即勤奋才行;第三种说法是来自革命(revolution)里的后半部分“lution”的音译,应该是包含了谋求社会思想文化变革改造世界的精神诉求。